•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沪市上市公司引领经济大省迈向新高度

    发布时间: 2025-03-14 13:43首页:主页 > 公司 > 阅读()来源:实投财经

    在中国经济版图中,上市公司作为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先锋,正以其独特的战略支撑作用,助力经济大省挑起国家经济发展的重担。近年来,沪市上市公司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与创新引领力,不断为经济大省的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锻造注入强劲动能。

    经济大省汇聚上市公司龙头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GDP排名前十的省区市中,沪市上市公司数量高达1547家,占沪市公司总数的68%,市值合计超过27万亿元(截至3月12日)。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四地的沪市实体类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120家,占据了沪市实体类公司总数的半壁江山。

    在这些经济大省中,一批龙头、链主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军者。沪市市值500亿元以上的136家实体类上市公司中,有56家来自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江苏五地,占比超四成。中芯国际、海尔智家等知名企业均位列其中,它们不仅在技术和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更是行业变化的敏锐感知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应对者,为整体业绩提供了坚实的“基本盘”。

    产业集群筑牢经济底盘

    广东省作为制造业的“尖子生”,其产业集群效应尤为显著。工业富联、广汽集团等行业龙头公司发挥着“压舱石”作用,通过产业链整合与区域协同,推动广东形成了集群化的发展格局。

    上海则是集成电路产业的“高地”,拥有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封测及核心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中芯国际、韦尔股份、沪硅产业等芯片产业巨头齐聚一堂,呈现出高度的产业聚集效应,使上海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湖南省的工程机械产业同样不容小觑。2024年,湖南工程机械海外市场全面开花,出口额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16.3亿元,同比增长20.3%。三一集团、铁建重工等企业在海外市场斩获大单,展现了湖南工程机械产业的强大实力。

    四川省作为水电第一大省,正积极构建新能源体系。川投能源发布收购报告书,透露了四川省加快建设新能源体系的最新动态。通过战略性重组,四川能源发展集团应运而生,将进一步提升四川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支撑保障功能。

    创新驱动发展新质“动力源”

    在坚守实体经济根基的同时,各地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上市公司成为地区创新力的巨大“动力源”。

    在创新药领域,江苏的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全国批准上市的创新药中,江苏占据了13席。江苏恒瑞医药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推动中国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并催生了从靶点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全链条生态。迪哲医药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JAK/STAT通路新药“戈利昔替尼胶囊”填补了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国际空白,推动了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山东省近期总投资过万亿元的100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以万华化学为引领,将在海阳建设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该项目采用万华化学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技术和自主研发的石墨负极材料新型生产设备,是山东省首批“源网荷储”示范项目和首个绿电产业园示范项目。

    浙江省2025年第一季度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浙东南智算中心二期项目赫然在列。项目所在地台州黄岩素以传统产业著称,但近年来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赛道上实现“进阶”。通过打造“算力中心”吸引企业落地,助力地区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该项目是黄岩区与中国电信台州分公司合作的重点产业平台,规划建成理论峰值算力不少于4000P(FP16精度),成为中国电信助力地方建设国产化万卡AI多生态异构算力基地的典范。

    沪市上市公司以其深厚的产业基础、创新引领力和区域协同能力,正不断为经济大省的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锻造注入强劲动能,引领着中国经济迈向新的高度。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