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7日科技创新债券(简称“科创债”)政策优化升级以来,国内债券市场掀起新一轮科技金融热潮。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已有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成功发行科创债,包括1家政策性银行及7家商业银行,合计募集资金达1150亿元,另有4家银行披露发行计划。银行业通过发行、承销、投资全链条参与,正加速构建债券市场“科技板”,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发行市场量价齐升,机构认购倍数屡创新高
政策东风下,科创债发行呈现“主体扩容、期限多元、认购火爆”特征。国家开发银行于5月9日率先落地首批3只科创债,涵盖2年期DR浮息债、3年期固息债及182天贴现债,发行规模合计200亿元,认购倍数分别达4.51倍、4倍和5.04倍,发行利率低至1.17%-1.47%,彰显市场对政策性金融债的青睐。
商业银行阵营紧随其后,国有大行与股份行齐头并进。农业银行5月15日发行的200亿元3年期科创债获保险、基金、城农商行等多元化投资者抢购,票面利率1.65%;工商银行此前发行200亿元科创债,创下首批金融类科创债最大发行规模,资金定向投放早期项目、硬科技领域。交通银行则创新推出双品种发行模式,5月13日发行的200亿元科创债中,3年期150亿元、5年期50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1.65%和1.77%,吸引近90家机构参与,认购倍数达2倍。
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亦加速入局。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渤海银行近期相继完成150亿元、100亿元、50亿元科创债发行,票面利率集中于1.66%-1.75%区间。杭州银行作为城商行代表,率先落地50亿元3年期科创债,票面利率1.67%。此外,中信银行、上海银行等6家银行已披露发行计划,拟发行规模合计250亿元。
银行多维发力,构建科技金融生态闭环
除直接发行外,银行业通过承销、投资双轮驱动,深度参与科创债市场建设。工商银行在首批36个科创债项目中担任12个主承销商,创新发行“绿色两新科技创新债券”,实现科技、绿色、产业政策协同;同时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全品种科创债投资,规模位居市场前列。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亦承销多单科技型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项目,助力TCL科技、京东方等企业融资。
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积极跟进,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等机构纷纷披露承销进展,覆盖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等多品种。银行理财子公司更成为科创债配置主力,工银理财已投资10只科创债,资金投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并发布行业首个“科技金融债券指数”,截至2024年末投资余额居行业首位;中银理财则通过多元化资产组合策略,支持吉利控股、兴业银行等主体科创融资,强化产投联动。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科创债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科创债主体扩容至商业银行,有助于定向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通过贷款、债券、基金等综合金融服务,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数据显示,首批科创债募集资金重点投向早期项目、小型企业及硬科技赛道,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长期耐心资本。
随着发行端与投资端良性互动深化,科创债正逐步形成“政策引导—金融支持—实体创新”的循环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市场化手段,将金融资源精准滴灌至科技创新关键环节,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