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科创债发行热度不减,市场生态逐步完善助力民

    发布时间: 2025-03-25 14:21首页:主页 > 科创板 > 阅读()来源:实投财经

    3月24日,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在交易所债券市场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简称“科创债”),总发行规模高达40亿元。这一举措再次彰显了科创债在推动科技创新企业融资、助力产业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

    自2022年5月科创债正式推出以来,其累计发行规模已突破1.1万亿元大关。值得注意的是,科创债在公司债总发行规模中的占比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4.6%跃升至2023年的9.5%,再到2024年的15.5%。进入2025年,这一比例依旧稳定在10%以上,充分证明了科创债在市场上的强劲势头和广泛认可。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指出,科创债作为创新品种,不断增强了交易所债券市场赋能科技创新的能力。随着科创债市场生态的日益完善,如债市“科技板”的即将推出以及暂免收取债券登记结算费用等利好政策的落地,科创债的发行和交易机制将得到进一步优化。这些积极因素将推动科创债发行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年内科创债的发行情况同样令人瞩目。截至2025年3月24日,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累计总发行规模已达11339.77亿元。其中,年内新增发行规模达到1002.70亿元,同比增长28.78%,占同期公司债券市场总量的10.35%。从期限结构来看,5年期和3年期债券分别占据市场主力地位,占比分别为38.62%和33.43%。此外,10年期及以上债券的占比也达到了22.17%,这充分显示了投资者对中长期科技创新项目的坚定信心。

    冯琳进一步分析指出,已发行的科创债中,3年期以上债券的发行占比超过九成,这有助于增加债券市场对科创企业和科创领域的长期资金供给,与科创投入周期和科创企业发展周期更加匹配。

    从募集资金投向来看,年内逾千亿元的募集资金中,工业领域以481.20亿元的发行规模位居首位,公用事业和材料领域则构成第二梯队。以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近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了科技创新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双贴标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置换向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股权增资,助力雅砻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及我国基础科学领域研究。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资深研究员高慧珂表示,科创债市场的发展不仅引导了更多债券市场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丰富了科技创新领域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还优化了债市结构,支撑了产业债扩容,促进了多层次市场的建设。

    然而,当前科创债发行主体仍相对单一。年内发行的105只科创债中,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作为发行主体的占比较高,而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发行主体的则较少。高慧珂指出,从长期来看,债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发债主体参与。

    为此,国家正积极推进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破解科创债发行主体单一的难题。近期,证监会印发了《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并加大交易所质押式回购折扣系数的政策支持。同时,债券市场“科技板”即将推出的消息也为民营科创企业参与科创债发行增添了信心。此外,中国结算还通知继续暂免收取民营企业公司债券的证券登记费、派息兑付手续费、赎回回售手续费等,给予民营企业发债切实优惠。

    高慧珂认为,提升民营企业参与科创债市场是一项系统性任务,未来还需从发行端、投资端和市场配套支持等方面继续发力。在发行端,需要借助多元化增信机制、更加聚焦该类企业的债券产品创新以及高收益债券市场等多项措施的配合支持;在投资端,可以出台鼓励民企科创债券的政策,发展民企科创债相关指数等;在市场配套支持方面,需要加强风险防范制度建设、完善风险处置机制、健全违约处置相关法律制度基础等。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