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如期公布。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数据显示,1年期LPR维持在3.1%,5年期以上LPR保持在3.6%,两个品种LPR均已连续五个月未发生变化。
对于本月LPR的按兵不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稳汇率压力有所缓解,市场利率中枢明显上行,货币政策的阶段性目标已逐步达成。然而,海外政策环境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掣肘因素依然存在。同时,国内经济在前两个月平稳起步,货币宽松的预期并不迫切。因此,“利率锚”未发生变动,LPR报价下调的基础也尚未发生变化。
当前,银行在下调LPR报价加点方面的动力显得不足。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受各类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影响,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52%,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且已低于1.80%的警戒水平。此外,年初以来,为防范资金空转、遏制长债收益率过快下行,以及受去年12月份同业存款监管新规落地等因素的影响,DR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和银行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均出现明显上行,银行边际资金成本也有所上升。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本月报价行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强调“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关于LPR后续的下调空间,王青认为,综合考虑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外部经贸环境的变化以及整体物价走势,预计二季度降息窗口有可能开启,届时将引导LPR报价跟进下调。为了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引导信贷资金重点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今年央行将适度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但这并不会替代政策性降息。此外,今年LPR报价还有可能在政策利率保持稳定的同时单独下调,或者LPR报价下调幅度高于政策性降息幅度。
温彬则表示,考虑到银行负债端的压力以及强化货币与财政协同、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需要,降准仍有实施的必要性。但降准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政策利率水平、流动性状况、实体经济融资条件等多种因素。关于降息,央行已提出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未来为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效果、降低银行体系负债成本,利率具有较大的调节空间。他预估下一阶段调降幅度约为25个基点。除了结构性降息外,还可以通过与财政政策协同、保持财政贴息力度等方式来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温彬进一步指出,总体来看,在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内部政策效果处于观察期、整体政策空间有所约束的环境下,央行货币调控将继续体现“相机抉择”的特征。政策利率下调的时机和幅度仍需观察,LPR调降的时点也会相应后移。
对于未来LPR报价下调可能给银行带来的净息差收窄压力,王青预计将通过引导存款利率适度下行、加快补充银行资本等方式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