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银行债券投资规模持续攀升,低利率时代资产配

    发布时间: 2025-07-02 13:31首页:主页 > 银行 > 阅读()来源:实投财经

    央行最新披露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数据显示,银行业正加速调整资产配置结构,债券投资成为核心增量方向。截至今年5月末,中资中小型银行债券投资余额达46.41万亿元,较去年6月连增11个月,年内新增3.6万亿元;同期,中资大型银行债券投资余额攀升至49.54万亿元,实现连续13个月增长,年内新增2.65万亿元。这一数据折射出,在信贷需求疲软与市场利率下行双重压力下,债券市场正成为银行资产端的重要“蓄水池”。

    资产荒倒逼配置转型,中小银行成加仓主力

    “当前银行配置债券实属无奈之举。”东部某农商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坦言,在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中小银行面临显著的“资产荒”困境。数据显示,今年4月银行业存贷同比增速差创近五年新高,而中小银行因客户辐射范围有限、贷款定价能力较弱,缺资产问题尤为突出。南部某农商行副总经理直言:“符合风险收益比的贷款项目稀缺,买债成为维持资产端收益的现实选择。”

    从持仓结构看,利率债与地方债是中小银行的核心配置品种。以四家国有大行为例,其5月末债券投资余额达40.39万亿元,主要投向国债、地方债等低风险品种。招商银行行长王良指出,债券投资的免税效应、低资本占用及风险权重优势,使其成为对冲信贷收益下滑的重要工具。

    低利率高波动考验投研能力,交易策略加速迭代

    当前债市呈现“低利率、高波动”特征,对银行投资模式提出全新挑战。一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下行至1.65%的历史低位,传统“持有至到期”策略收益持续压缩;另一方面,市场波动加剧倒逼机构提升交易能力。华东地区某城商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透露,该行已将交易盘权重提升至30%,通过波段操作捕捉资本利得,“操作策略必须更精细化,既不能过度追涨,也要防范回调风险”。

    这种转型背后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深层逻辑重构。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称,存款定期化趋势下,银行负债成本刚性凸显,而资产端收益率下行更快,息差压力迫使机构向债券市场要收益。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张继强提醒,债券投资需优先满足流动性监管要求,包括LCR(流动性覆盖率)、NSFR(净稳定资金比例)等指标,这对组合久期管理和资产变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业务模式重构进行时,投研与风控成胜负手

    债券投资扩张虽支撑了银行经营韧性,但潜在风险不容忽视。2024年债牛行情中,超九成A股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同比正增长,部分机构通过兑现浮盈缓解营收压力。然而,市场人士警告,若过度依赖债券交易,可能放大利润波动性。某农商行负责人指出:“中小银行需建立与交易策略匹配的风控体系,包括衍生品对冲、压力测试等工具,这对人才和系统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展望未来,银行资产配置或呈现三大趋势:一是“配置+交易”双轮驱动模式常态化,头部机构将深化做市业务布局;二是区域性银行深耕本地,通过特色产业债、绿色债等品种提升收益;三是监管引导下,债券投资将更多流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建议,中小银行应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在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等领域创新信贷产品,同时强化债券投研能力建设,实现资产负债表动态平衡。

    结语
    在信贷需求结构性短缺与市场利率中枢下移的双重压力下,债券投资正从银行的“备选项”转变为“必选项”。这一转变既是应对短期经营挑战的权宜之计,更是推动银行业务模式向轻资本、交易型转型的长远布局。如何在低利率周期中平衡收益与风险,将成为考验机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关键命题。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