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新“国九条”关于活跃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并购六条”政策精神,北京证券交易所近日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及《业务指引》完成修订,通过制度创新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并购重组开辟“快车道”。此次规则调整聚焦审核效率提升、支付工具优化与风险防控,标志着北交所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迈上新台阶。
机制创新:打造高效并购审核双通道
针对中小企业交易规模小、决策周期短的特点,北交所首次引入“小额快速”审核机制与重组简易审核程序,构建差异化审核体系。根据新规,符合条件的重组交易可豁免并购重组委审议环节,直接进入证监会注册程序,注册决定作出时间大幅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这一安排精准契合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的特质,助力企业快速把握产业整合窗口期。
值得关注的是,修订后的规则首次明确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将原有股份发行注册有效期从12个月延长至48个月。该制度设计通过分阶段支付对价,有效对冲交易估值波动风险,为买卖双方提供更灵活的谈判空间。业内人士指出,此举特别适用于技术迭代快、市场变化大的新兴产业并购,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决策成本。
生态培育:优质企业并购活力加速释放
随着北交所市场生态持续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家企业完成重大资产重组,1家企业启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另有多家公司通过产业并购布局第二增长曲线。典型案例显示,纸质包装企业佳合科技通过收购越南同行实现净利润64%的跃升;旭杰科技跨行业切入光伏新能源领域,构建起从电站开发到运营的完整产业链;五新隧装则以26.5亿元收购两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机械装备行业整合标杆。
申万宏源分析师刘靖表示,五新隧装案例充分体现政策导向,其收购标的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产业整合将显著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这种“强链补链”式并购,正是北交所希望通过制度创新引导的市场方向。
监管平衡:严守风险底线与激发活力并重
在简化流程的同时,北交所强化全链条监管体系。修订后的规则明确要求,适用简易程序的交易需通过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筛选,确保只有治理规范、信息透明的“优等生”方能享受政策红利。北交所相关负责人强调,将严格防范“忽悠式重组”、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智能监管系统对交易价格、业绩承诺等关键节点实施穿透式核查。
开源证券研究指出,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将产生多重效应:头部企业可借道简易程序实现战略扩张,中小公司能通过“小额快速”机制完成精准并购,分期支付工具则为高不确定性交易提供风险缓冲。这种分层制度设计,正推动北交所形成“大企业引领、小巨人专精、创新链协同”的并购新格局。
展望未来,北交所将持续完善并购重组工具箱,在严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推动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资本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