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推进“两重”建设,释放出扩大内需、稳定增长的强烈信号。记者从金融管理部门获悉,一系列创新金融工具正加速落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大幅提升3000亿元至8000亿元,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达1.3万亿元,其中8000亿元专项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聚焦“两新”政策扩围。金融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再贷款扩容:精准滴灌科技与设备更新
“两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与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则瞄准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4.6%,内需潜力加速释放。
为破解企业设备更新资金难题,再贷款工具持续优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通过“先贷后借”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及重点领域技术改造项目。北京华德液压工业集团即是受益者之一,该企业计划投入1.38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工商银行已发放首期贷款3660万元,剩余资金年内将全部到位,助力其实现产品向高速、高压方向升级。
截至2025年3月末,银行与科技型企业及设备更新项目签订的贷款合同金额突破1.4万亿元。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顾西贝透露,该行通过“工助升级 贷动更新”专项行动,实现部委推荐项目全覆盖对接,推动专项金融服务高效落地。
万亿国债发力:撬动“两重”“两新”投资消费双轮驱动
超长期特别国债成为政策落地的关键抓手。2024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7000亿元支持“两重”建设,覆盖1465个项目;3000亿元投向“两新”领域。2025年,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至1.3万亿元,其中8000亿元专项支持“两重”项目,重点投向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西部陆海新通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领域;5000亿元则用于“两新”政策扩围,包括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拓展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等新领域,并首次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截至2025年4月末,全国汽车以旧换新281.4万辆,家电以旧换新4941.6万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3785.5万件,直接拉动消费超720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表示,后续将简化补贴流程、提高补贴标准,并再下达一批项目清单,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金融创新:消费信贷赋能政策效能释放
在财政资金基础上,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进一步激活市场潜力。工商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部副总经理沈小刚介绍,该行2025年以来个人消费贷款累计投放超1.8万亿元,余额较年初增长318亿元至3800亿元,并通过利率优惠券为客户节约利息近6亿元。针对住房、汽车、常规消费品等换新需求,工商银行推出“住房生态+”全产品链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属贷款系统,并加大消费券派发力度,全面提升金融服务适配性。
随着政策工具箱持续丰富,金融与财政协同效应正加速显现。从智能制造车间到城乡基础设施改造,从家电以旧换新到新能源公交更新,一场以“两重”“两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浪潮,正在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下蓬勃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