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绿色转型浪潮下的金融实践:银行业如何为高碳

    发布时间: 2025-07-07 13:24首页:主页 > 银行 > 阅读()来源:实投财经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一场以金融为支点的产业绿色转型实践正在银行业稳步推进。从威海银行创新推出的“可持续挂钩节水贷款”,到兴业银行落地的铝业转型贷款,金融机构正以精准的金融工具,为传统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输送“活水”,助力传统产业在绿色发展中焕发新生。

    创新信贷落地,赋能高碳行业转型实践

    在山东青岛,某热电公司承担着城市供热“毛细血管”——供热二次网及换热站的运营维护重任。为响应城市发展需求,该公司正推进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工程,通过引入智能调控设备和先进节能技术,着力降低热损耗,提升供热效率。威海银行青岛分行敏锐捕捉这一转型需求,创新推出“可持续挂钩节水贷款”,以2.7亿元授信支持企业节能改造。该产品以“水效”为核心挂钩指标,设置科学的考核周期与标准,将企业考核期内单位耗水量较基数的下降百分比与利率优惠直接挂钩,既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又通过财务激励推动其自主减碳。

    无独有偶,兴业银行近期落地的铝行业转型贷款同样引人注目。该行向山东滨州某铝业公司发放2亿元贷款,用于支持其绿色转型运营。该产品采用“转型评价+利率挂钩”双机制:一方面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企业主体开展转型规划评价,确保转型路径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将贷款利率优惠与企业氧化铝、电解铝等主要产品的能耗表现挂钩,通过“减排越多、成本越低”的激励设计,推动企业主动降低污染物排放。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兴业银行投向转型领域的绿色融资规模已达1927亿元,覆盖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多个高碳行业。

    转型金融: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市场潜力待释放

    转型金融作为“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聚焦于支持高碳行业按照全球或区域气候目标有序转型,为传统产业的低碳升级提供了新选择。“现有的绿色金融体系在支持范围上存在局限,难以完全满足钢铁等高碳行业转型的融资需求。”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绿色金融主要聚焦于绿色或近零排放领域,而高碳行业的碳排放下降需要循序渐进,短期内难以达到近零碳或零碳目标,因此需要专门的转型金融工具填补这一空白。”

    目前,国内创新的转型金融产品以转型类债券及信贷为主,其中债券产品占比较高,信贷产品仍处于规模上量的关键阶段。“与成熟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相比,转型金融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中信银行资产负债部高级经济师朱毅表示。据中诚信绿金梳理,我国转型金融产品自2021年兴起,以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为代表的不限募集资金用途类产品率先推出。这类产品通过设定与低碳转型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引入财务激励/惩罚机制与其挂钩,刺激融资主体的转型动力。此后,随着转型金融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市场上逐渐涌现出各类转型金融贷款产品,这类信贷产品相较于一般信贷产品,具有不同程度的利率优惠。

    标准体系待完善,政策推动转型金融提速

    尽管转型金融市场潜力巨大,但其发展仍面临标准体系不完善的制约。业内人士指出,转型金融需要量化指标和阈值评判,而目前仍缺少全面、系统、普适的转型金融标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和资金投放效率。

    针对这一痛点,政策层面正在积极推进。202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介绍,由央行牵头制定的钢铁、煤电、建材、农业四个重点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已取得重要进展,明确了转型主体的认定条件,以有效满足传统高碳领域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合理资金需求。目前,这几项标准正在部分地区试用,截至2025年1月末,试点地区落地贷款累计金额约425亿元。在此基础上,央行正在研究制定第二批涵盖航运、化工等七个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进一步扩大转型金融的支持范围。

    中诚信绿金分析认为,当前市场投资主要集中在低碳或零碳项目,对传统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投资远远不足,资金缺口巨大,这意味着转型金融将成为金融机构寻找业务增长点的新抓手。高碳或难减排产业往往是地方支柱或重要产业,其转型需求大,且涉及上下游产业链的连锁效应,因此转型金融市场体量大、发展潜力广阔。

    从“可持续挂钩节水贷款”到铝业转型贷款,从试点标准落地到多行业标准推进,银行业正以创新为笔,书写高碳行业绿色转型的新篇章。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转型金融有望成为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力量,为传统产业注入绿色新动能。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