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多地纷纷制定或计划制定专项法规,为低空经济的“起飞”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2025年2月28日起,《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正式施行;无锡市司法局官网也披露,去年《无锡市低空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已列入立法议程;而苏州市则在1月10日召开了低空经济立法推介会,积极推进相关立法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表示,这些专项法规的出台,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它们将为低空经济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供明确的指引和保障,有力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从具体内容来看,各地制定的低空经济专项法规(包括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在“管得住”与“放得开”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一方面,明确禁止相关单位和个人在低空飞行活动中非法采集和处理数据,确保隐私和安全;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推动无人驾驶航空器等无人设备在多个场景的应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指出,通过专项法规对低空经济产业进行精准调控的趋势愈发明显。地方专项法规的内容有望更加丰富、具体,既要在安全、数据监管、生态保护等方面“管得住”,又要在技术应用、场景开拓等方面“放得开”,为低空经济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根据交通运输部官网发布的消息,2月24日,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初次审议,其中就包括了促进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的内容。
此外,年初至今,我国低空经济在产业生态构建、投融资、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均表现出色。据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年内低空经济领域已有26起投融资案例,金额共计23.7亿元,显示出市场对低空经济的强烈兴趣和信心。
在不断完善的法规体系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郭涛表示,今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拓展很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无人机配送、“空中的士”等创新服务尤其值得期待,相关服务的成本有望在技术创新带动下进一步降低。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也表示,今年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带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张。许多地方都希望早谋划、早布局,尽快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抢占低空经济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