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17时,2025年以来已有99家A股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获得了合计约147.33亿元的回购增持贷款。其中,48家公司的贷款金额超过了1亿元,彰显了资本市场对这一创新融资方式的热烈响应。
业内人士指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是银行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一次重要业务创新。它不仅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促进了股票增持和回购活动,还有效提升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为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贷款期限来看,99家获得回购增持贷款的公司中,67家选择了36个月的贷款期限,14家选择了12个月,1家选择了24个月,其余公司则未规定具体时间。这种灵活的贷款期限设置,满足了不同公司的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
力诺药包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公司2月7日晚间公告称,拟以5000万元至1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22元/股。同时,公司已取得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承诺为公司回购股份提供不超过9000万元的专项贷款支持,贷款期限为3年。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公司在发布回购或重要股东增持方案后不久,便获得了回购增持贷款。还有部分公司或重要股东则是先获得贷款,再发布回购或增持方案。天奈科技便是这样一家公司。该公司在2月6日晚间公告称,近日收到中信银行镇江分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承诺为公司提供不超过9000万元的贷款资金用于股票回购。此前,公司已审议通过股份回购方案,计划以5000万元至1亿元资金回购股份。
在贷款金额方面,48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获得的回购增持贷款金额超过了1亿元,其中22家超过了2亿元,11家超过了3亿元。中伟股份、泰格医药、华发股份、今世缘、吉祥航空等公司获得的贷款金额尤为突出。吉祥航空更是获得了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4.5亿元的贷款支持。
这一创新融资方式的推出,无疑为上市公司及重要股东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渠道。通过回购股票,上市公司可以在股价低迷时稳定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股票回购还可以减少流通股数量,从而缩小股价和实际价值的差距。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回购和增持不仅可以优化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还可以促进资本运作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10月18日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指出,再贷款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年利率为1.75%,期限为1年,可视情况展期。这一举措标志着首期3000亿回购增持再贷款进入落地阶段,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和大股东增持股份的积极性。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回购增持贷款为上市公司及重要股东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渠道,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估值、加大投资者回报、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长效机制。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则认为,这一举措有助于增强市场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实现投融资两端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市场的投资吸引力、竞争力。
除了披露获得回购增持贷款外,近期不少上市公司还发布了回购方案、回购进展、重要股东增持等相关公告。一些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提议大手笔回购,部分公司则调高了回购股份价格或披露了回购进展。同时,还有部分公司公告称重要股东拟大手笔增持,增持金额来源于自有资金、银行专项贷款等。这些利好消息的扎堆释放,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