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核心赛道之一,AI眼镜正以“功能迭代+产业爆发”的双重动能重塑智能穿戴设备格局。海内外科技巨头与产业链企业加速布局,从产品创新到量产交付全面提速,推动这一新兴市场驶入快车道。
功能创新三大方向:显示、交互与AI能力全面升级
近期,杭州灵伴科技宣布其AI眼镜Rokid Glasses将于6月正式上市,搭载提词、翻译、拍摄等多模态功能。此前,雷鸟创新V3 AI拍摄眼镜、Meta Ray-Ban Meta等明星产品已引发市场关注。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眼镜销量达152万台,2025年一季度销量同比激增216%至60万台,全年销量预计突破550万台。
功能迭代成为市场爆发核心驱动力。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指出,当前AI眼镜创新聚焦三大方向:
- 光学显示升级:通过Micro LED、光波导等技术实现更高亮度、更低功耗的显示效果;
- 交互方式革新:融合语音、手势、眼动控制等多模态交互,提升操作便捷性;
- AI能力拓展:从基础拍照、录音向实时翻译、AI导游、健康监测等场景延伸。
以Meta Ray-Ban Meta为例,其4月上线的实时翻译功能支持45种语言互译,而灵伴科技Rokid Glasses的提词功能则精准切入办公场景。不过,轻量化仍是行业痛点。“要在方寸之间集成摄像头、芯片、电池等元件,需突破材料科学与微型化技术瓶颈。”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表示。
产业链全面发力:存储芯片、PCB板进入批量交付阶段
AI眼镜产业链企业正加速产能落地。深圳佰维存储宣布,其面向AI眼镜的高价值存储芯片自2025年二季度起批量交付,2024年相关业务收入达1.06亿元,预计2025年同比增500%。该公司与Meta等头部客户的深度合作,折射出海内外巨头对上游供应链的强劲需求。
在PCB领域,深圳市则成电子的软板产品已于2024年四季度实现批量出货,2025年一季度业绩增长即受益于此。蓝思科技则凭借自主研发的纳米微晶玻璃技术,为AI眼镜提供兼具轻薄与高透光率的镜片解决方案,其结构件已应用于多款高端产品。
市场格局演变:国内企业抢占技术高地
“国内产业链企业在光学、材料、封装等环节已具备全球竞争力。”郭涛分析称,随着AI眼镜渗透率提升,提前布局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例如,佰维存储的嵌入式存储芯片、蓝思科技的纳米镜片技术,均成为其切入头部客户供应链的关键筹码。
展望未来,AI眼镜的竞争将从硬件参数转向生态构建。业内预测,2026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亿美元,而具备全栈技术能力、能提供“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企业,将主导下一阶段竞争格局。在这场智能穿戴设备的革新中,中国力量正从产业链配角走向舞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