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银行2024年度分红揭晓,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挑战待

    发布时间: 2025-03-28 15:30首页:主页 > 银行 > 阅读()来源:实投财经

    随着上市银行陆续发布2024年“成绩单”,其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也相继出炉,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甚至数百亿的分红规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截至3月27日,已有8家A股上市银行公布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其中不乏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的银行,如交通银行、重庆银行等。然而,在息差收窄、资产投放与资本补充渠道受限的经营环境下,银行如何在股东回报与自身业务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大手笔分红彰显银行实力

    目前,已有8家银行发布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涵盖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股份行,以及青岛银行、重庆银行等区域性银行。其中,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重庆银行等银行的现金分红比例均超过了30%。招商银行更是以35.32%的现金分红比例,略高于2023年度的35.01%,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合计派发504.40亿元。

    交通银行董秘何兆斌在该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交通银行的现金分红率已连续13年保持在30%以上,为投资者提供了明确的分红预期和稳定的分红比例。中信银行也发布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1.722元,全年拟派发现金股息合计194.55亿元,占年度合并后归属于该行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0.50%。

    在监管政策的推动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得到加强,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将受到限制。银行作为上市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红政策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面临挑战

    然而,在高分红的同时,银行也面临着资本补充的挑战。特别是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高分红可能会影响银行的内源性资本增长。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在该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分红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绝对额,还要关注分母的变化,即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稳定性。平安银行2024年全年合计派发现金股利117.99亿元,占合并后归属于该行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28.32%。

    对于国有大行和股份行来说,其融资渠道相对畅通,无论是通过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还是通过发行二永债、优先股等资本工具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或二级资本,都能够满足其资本需求。然而,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其资本补充面临较大挑战。

    一方面,中小银行的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不足。由于业务较为单一,受到净息差收窄的负面影响更大,利润留存形成的内源性资本补充难以完全满足其资本需求。另一方面,中小银行的外源性融资渠道狭窄。IPO门槛较高,且监管严格,中小银行或财务状况不佳的银行难以通过IPO筹集资金。同时,发行可转债等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也面临转股率偏低、投资者转股意愿偏弱的问题。

    综合发力寻求突破

    面对资本补充的挑战,银行需要综合发力,既要创新资本补充工具提升资本积累能力,又要进行精细化息差管理,保证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

    业内人士建议,可以从定增和可转债方面寻求突破。例如,可考虑适度放宽定增、可转债的价格限制,或增加更多的综合评估标准,激发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应根据银行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指标,出台更具体的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方案。

    此外,银行还应加快业务转型,大力发展理财、托管以及投行等表外业务,提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水平。在增加营收的同时,放缓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速,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快补充银行资本金,缓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对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的影响。未来,银行需要在股东回报与自身业务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综合发力寻求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