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诸多挑战,而消费贷业务则异军突起,成为银行零售贷款业务的新增长点。随着2024年度业绩报告的陆续发布,这一趋势愈发明显。
信用卡业务多项指标下滑,市场承压显著。已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中,不少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交易额、月活度等关键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以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为例,其信用卡流通卡量和流通户数均有所减少,掌上生活App月活跃用户也出现下降。同时,多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停止营业,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信用卡业务收入下滑直接影响银行非息收入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开立数量较2023年末减少约4000万张,同比下降5.14%。这一数据无疑为信用卡市场的萎缩提供了有力佐证。
多重因素导致信用卡业务承压。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监管政策的收紧、互联网信用支付工具的冲击以及经济下行压力下消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共同作用于信用卡市场,导致其业务量下降。特别是《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等政策的出台,要求银行加强信用卡业务管理,控制发卡规模和授信额度,避免过度授信和多头借贷。
在信用卡业务步入精耕细作新阶段的同时,多家银行开始调整信用卡经营机构布局,关停部分信用卡分支机构,以降低运营成本。此外,银行还通过收缩信用卡业务场景、降低积分兑换比例、减少优惠活动等方式,应对信用卡使用率下滑的挑战。
与信用卡业务的萎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贷业务正成为银行零售贷款业务的新宠。近期,在政策“风口”之下,多家银行积极发力个人消费贷业务,通过提高授信额度、延长贷款期限、降低利率等措施加大消费贷推广力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更是为消费贷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银行纷纷响应政策号召,加大消费贷业务推广力度。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迅速跟进政策,提高消费贷产品额度和延长还款期限。同时,不少银行还打响了新一轮消费贷利率“价格战”,利率接连跌破新低。
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贷业务运营成本、客群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且放贷收息模式对银行收入贡献更为直接。在信用卡市场已趋于饱和、业务收入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消费贷业务成为银行挖掘零售业务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
从已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消费贷业务的增长势头确实迅猛。以交通银行为例,2024年其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1568.37亿元,增长90.44%,而信用卡贷款增长幅度则相对较小。
展望下阶段,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卡业务收缩趋势或延续。然而,偏信贷性质的大额分期产品可能成为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重要抓手。多家银行已推出购车分期、装修分期等多款分期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建议银行需进一步探索信用卡与消费贷客群的差异化定位,明确客户差异化准入标准,动态调整战略,优化发展模式。同时,加强业务联动,围绕信用卡的金融生态系统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带动交叉销售,增加用户黏性,提高综合金融服务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