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构建“新三板挂牌—北交所上市”梯度培育体系,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打开资本市场新通路。这项政策组合拳不仅为小微企业融资破局提供新解法,更标志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迈入新阶段。
股权融资破冰:专精特新企业迎来资本春天
“政策明确支持小微企业股权融资,相当于为北交所构建了庞大的优质企业蓄水池。”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常春林指出,新三板作为北交所“孵化器”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达133家,同比激增40%,近三年累计新增1058家,形成北交所上市资源的“活水源头”。
数据揭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2024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营收1.71万亿元,净利润655.81亿元,近半数企业实现利润增长,两成企业增速突破50%。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筹备北交所上市的企业群体表现亮眼,近两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9.76%和7.56%,其中47%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近两成。
直联机制提速:上市通道实现“高速公路”升级
在政策东风下,“新三板—北交所”的联动效应持续增强。根据“深改19条”优化规则,企业挂牌满12个月即可申报北交所上市,二次挂牌企业更可“即挂即报”。北交所官网显示,目前88家排队企业中,49家已进入问询阶段,8家提交注册,直联审核机制使优质企业上市周期缩短至1-2个月,审核效率大幅提升。
“直联机制实现了阶梯式培育,企业先在新三板规范运营,再带着合规基因登陆北交所。”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分析称,这种设计既降低企业合规风险,又提升市场整体质量。以人工智能企业为例,其技术迭代快、融资需求强的特点,与资本市场高效对接的需求高度契合;而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也正通过资本市场加速商业模式成熟。
生态重构进行时:资本赋能产业升级新范式
政策效应已超越单纯的融资支持,正在重塑产业生态。常春林观察到,资本正向创新链前端延伸,形成“投资—培育—退出”的良性循环:2024年新三板战略新兴产业融资占比达38%,较上年提升7个百分点,带动上下游超千家小微企业技术升级。
为进一步畅通上市路径,专家建议从三方面深化改革:一是在创新层增设“北交所预备层”,实施“即报即审”绿色通道;二是完善中介服务体系,鼓励券商提供“保荐+投资+辅导”全周期服务;三是强化政策协同,对上市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等组合支持。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一个以新三板为基座、北交所为核心、科创板创业板为延伸的创新企业成长生态链正在形成。这场资本市场的供给侧改革,不仅将助力万千小微企业破茧成蝶,更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