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举办“智脑赋能·逐梦新蓝海”上市公司集体业绩说明会,广联达、锐明技术、神州泰岳、协创数据等企业高管集体亮相,向投资者展示AI技术如何重塑产业格局、催生新质生产力。这场以“AI+”为主题的资本对话,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在智能革命中的突围路径。
AI引擎轰鸣:千行百业驶入增长快车道
在商用车智能物联领域深耕的锐明技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4年营收27.77亿元,同比激增63.45%;净利润2.90亿元,飙升184.50%。这家从2016年便布局AI的企业,已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车载终端。“我们自主研发的SafeGPT大模型,能实时分析车辆轨迹、驾驶员状态及路况数据,将事故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2%。”总经理望西淀展示的数据印证着AI的商业价值。
同样实现跨越式增长的还有神州泰岳。这家数字经济老将通过AI重构业务基因,2024年营收64.52亿元,净利润14.28亿元,连续五年保持双增长。“在2D游戏美术制作环节,AI工具使单幅原画成本从8000元降至4800元,效率提升60%。”董秘张开彦揭秘的降本增效数据,折射出AI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性改造。
场景革命深化: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重构
在建筑信息化领域,广联达正用AI重新定义行业规则。董事长袁正刚展示的建筑行业AI大模型,已实现设计、招采、施工全链条智能化。“过去需要3天完成的施工方案优化,现在AI只需2小时,还能自动生成7种备选方案。”这种技术跃迁,源于企业2015年前瞻布局的大数据研究院。
终端侧的变革同样剧烈。协创数据总经理潘文俊描绘的未来图景令人振奋:“当端侧大模型与万卡级智算中心结合,AI助手将能跨设备调用用户历史数据,在车载屏幕续接家中未看完的电影。”企业正投建的智算中心,规划算力规模达5EFLOPS,相当于30万台顶级GPU同时运转。
研发军备赛:构筑AI时代的竞争壁垒
面对AI技术爆炸式发展,头部企业纷纷开启“饱和式研发”。锐明技术2024年研发投入2.84亿元,同比增长15%,研发人员占比突破40%;神州泰岳则构建起“三级研发架构”,在NLP、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储备专利超千件。
并购市场成为新的角力场。神州泰岳已设立专项基金,瞄准AI芯片、垂直领域大模型等标的。“我们关注能形成战略协同的优质资产,就像2016年收购壳木游戏那样,用数字化能力赋能新业务。”张开彦透露的资本运作思路,折射出头部企业的生态野心。
在这场智能革命中,中国上市公司正从“技术应用者”向“场景定义者”蜕变。当AI大模型与千行百业的know-how深度融合,当万卡集群点亮数字新基建,一个由智能驱动的产业未来正在加速到来。正如广联达袁正刚所言:“这不是弯道超车的机会,而是换道领跑的赛点。”